多地通报感染高峰已过!医生:感染后身体最怕10件事,最好一个都别犯-其他-智连星医

1月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2023年1月6日,河南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从发热门诊数据看,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综合研判认为,河南省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但阚全程也表示,虽然当前感染高峰已过,但仍处于重症救治高峰。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北京的疫情已经过了感染的高峰期,整个人群应该说在免疫能力方面已经构筑起了新的能力。下一阶段我们就是要科学地构建疫情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一些哨点、医院发热门诊等,对于新的变异病毒加强监测,防止有变异以后可能会冲击我们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1月3日晚,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畔在重庆市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据统计,重庆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日接诊人数,在12月20日达到了峰值,截至1月3日只有7000多人。重庆的感染情况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感染高峰期应该已经过去。据新华日报1月9日消息,数据显示2022年12月8日起,江苏省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到峰值后就诊人数开始“退烧”。从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看,阳性率从去年12月12日0.2%上升至23日46%,12月23日-28日保持在40%以上、处于高位平台期,12月29日逐步下降至今年1月4日的18.6%。综合各方信息显示,这波疫情于去年12月27日整体达峰,江苏省各设区市均已于元旦前达峰,农村地区稍晚于城市地区,但目前也度过高峰,呈下降趋势。据浙江新闻客户端1月9日报道,9日上午,浙江省省长王浩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调度会。会议指出,当前,全省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平稳度过,接下来要聚焦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盘活住院床位和ICU床位,增强重症救治能力,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加强抗病毒药品的精准投放,确保老年人等重点保护群体第一时间用药治疗。
佛山市新冠感染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市长周紫霄在1月9日的佛山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12月中下旬,佛山市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到峰值,目前正处于高峰后的回落阶段,发热门诊就诊量已稳步持续下降,从12月20日峰值的3万人次下降到1月8日的2110人次。
据1月9日的惠州市人民政府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根据广东省、惠州市疾控中心预测,惠州市已于2022年底跨过了第一波疫情高峰。根据当前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和阳性个案发现情况,惠州日新增感染人数呈逐步下降趋势。不过,农村社区仍存在一定数量感染者,对医疗需求仍维持在较高位水平。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问卷调查(第二次)结果显示,全四川省阳性检出的高峰期集中在2022年12月12日至23日,目前日新增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唐雪峰随后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去。2022年12月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已达50%,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进入一个相对的脆弱期,即使进入康复期,也有一些不能做的事情。否则很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定要注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在2022年12月20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新冠康复后若想恢复运动,可参考两个指标——说话和心跳,且运动时不要立刻恢复到之前的运动强度。(1)说话:活动的时候,强度最好要能够保持还能和人正常交流,不断句的水平。(2)心跳:运动时在心率上也最好不要超过130次/分钟。个体情况可能会存在差异,要以让自己感觉舒服为准。不要马上恢复到之前的运动强度!等到度过了这一个月的适应期,那么再逐渐增加强度就相对比较安全了。饮食要有度,少量多食,总体上要保持清淡饮食,有三样东西是必须要保证的:(1)要保证能量摄入,一天三餐每餐都得有一点主食。(2)要有优质蛋白,比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等,先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3)补充一些微量营养素,特别是来自蔬菜水果中的。“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发烧后身体会大量地出汗,以及出现肌肉酸痛等其他症状,导致人的正气受虚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虚。”湖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杨帆2022年12月27日接受长江日报时表示,中医上讲,正气虚弱即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抗外界病毒等的入侵能力差,很容易导致风寒湿邪侵袭,又出现一些不适症状。“阳康”后在身体虚弱、气候寒冷时,如果没有注意预防风寒,再感染流感病毒或受风邪引发感冒,不仅难受的症状“卷土重来”,人体所需的恢复期也会进一步拉长。因此,做好防风保暖十分重要。杨帆建议,外面很冷或者起风的时候,要减少外出,避免寒气直接侵袭人体,确需出门,穿戴保暖的护具如帽子、围巾、手套等,不要让自己的头部、脖颈等部位受风寒。焦虑,恐惧……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轻则会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从而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变得更弱,重则还会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在患病期间要保持良好心态,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补充营养。新冠感染初愈后,身体仍需要大量营养来保证免疫系统的能量供给,但要注意食补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给身体留下充足的休养时间。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2022年12月26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表示,从中医角度看,康复后大补对身体不利,容易出问题。刘清泉表示,大吃大喝对身体的康复不利,甚至出现“食复”,即不正确吃东西导致疾病复发,比如出现发烧的症状,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食复”。不要大吃大喝,特别是不要吃油腻和肥甘厚味的食物,要清淡饮食,可以每天吃一两个鸡蛋、喝牛奶或者喝粥,多吃蔬菜水果,保证体力恢复。即使抗原转阴,身体的恢复还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张磊2022年12月23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新冠康复者在1~2周内静养是有必要的。张磊称,经历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人体免疫功能会出现较明显的紊乱表现,即淋巴细胞数值和功能会在感染急性期降低,后续随着疾病恢复,再缓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大多人这个“免疫紊乱期”会持续1~2周。期间其他病毒、细菌等都非常容易乘虚而入。1月3日,陕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满祥接受陕西日报采访时介绍,在返岗工作之初,工作节奏要稍微放缓。从较轻的工作开始,逐步恢复到常态工作量和工作状态,避免紧张、加班、熬夜等行为。伏案工作者如有可能工作1小时左右最好起立休息10分钟,通过适量饮水、活动四肢来缓解肩背部和下肢不适感。有咳嗽千万不要硬憋着,不然容易出事。比如,据成都商报四川名医,20岁的小罗(化姓)在康复过程中出现剧烈的咳嗽症状。由于咳嗽时间长、咳嗽频率高、咳嗽声音大,担心影响到周围工作的同事,于是便努力憋住,让自己不咳出声来,同时也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服用止咳药物,最终导致自己出现一过性晕厥。这是因为长时间压抑自己,不让自己咳嗽,使得胸内压及颅压增高。李侗曾在2022年12月22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转阴后仍咳嗽,是修复气道的康复过程。有人两三天咳嗽就会消失,有人需要三五天。实际上,咳嗽是一个康复的过程,是一个打扫“战场”,修复气道的过程。恢复慢一点的人也不用太担心,根据经验,几乎所有人都在14天内康复。有不少人认为,感染之后又康复,身体内有了抗体,就可以不做防护,放飞自我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2022年12月16日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提醒:“一般情况下,感染之后的中和抗体可以保护感染者3~6个月。”这种保护针对的是同一种亚型的新冠病毒。例如感染奥密克戎BF.7之后,再遇到BF.7就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但如果之前感染的是德尔塔,遇到奥密克戎可能中和抗体就没有保护力。总而言之,病毒的差别越大,中和抗体的交叉保护越有限。警惕双重感染也很重要。郭威表示,“有的人以为自己感染之后再不会感染了,就不注意防范,也不戴口罩了,最后感染上流感病毒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郭威提醒,秋冬季节还是要坚持佩戴口罩,当前新冠病毒的流行对于其他病毒的流行趋势可能存在交叉影响,因此,通过勤洗手、戴口罩、安全距离等方式避免其他病毒的感染仍然十分重要。熬夜,这个杀伤力极大的慢性习惯,不仅会扰乱生物节律,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早点睡觉,其实就是在保护并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2022年12月26日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指出,新冠转阴并不意味着和病毒的战斗结束,刚转阴后身体进入了一个相对脆弱的时期,生活和工作节奏都要放缓,千万不要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