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心完成了“材料与方法“这个部分,研究论文即将迎来其重中之重的环节——结果部分。结果部分报告了实验中的发现,正是由于该部分证实了论断,因此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就像是讲了一个科学小故事一样,你要让读者在脑中描绘出这个故事,所以,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清晰易懂。在接下来的视频中,有对结果部分写作详细的讲解,相信你看完视频后,一定会有收获。
结果部分内容和结构
不同的学科和期刊,文章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本文我们主要探讨的文章结构是将“结果部分”与“讨论部分”分开的结构类型。在有些情况下,两者是可以合二为一的。
结果部分中,要整体的描述一下实验的情况,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数据呈现出来,必要时可以使用图、表等。结果部分只需要简单地陈述一下研究发现,不要带偏见或者解释。把解释留给讨论的部分。
一般来说,结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告数据收集、入组、参与者的基本情况。例如,在医学研究论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列出表格总结一下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诊断等相关特征。
2. 按照逻辑顺序系统地描述主要发现(一般按照“方法部分”中的顺序),强调最相关的结果。
3. 其他的次级重要结果。例如次级终点或者亚组分析。
4. 总结并解释图表。图表需要在文本中有所引用,并按顺序标上序号。图表可以独立于文本存在,因此图例应信息充分,帮助理解非文本元素。
结果部分的写作技巧及步骤
写作技巧
查看并应用投稿目标期刊的要求,这一点也适用于文章的其他部分。
简洁客观地撰写结果部分,对结果的解释要留到讨论部分。别忘了要“博采众长”,多去看看投稿目标期刊中类似的文章。研究其结果部分的写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的类型和数量,结果发现如何组织等等。还要看看这些文章中的图表等,要弄清楚别人是如何有效地传递结果发现的。
描述所做研究的顺序、某个事件的发生频率、观察到的数量、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研究问题组织研究结果。实际中,你可以根据图表的顺序来组织结果部分,这样对于读者理解你的研究结果还是比较有帮助的。图表中的信息一般只需要提供总结性的数据,比如平均值或者标准差,而不是原始数据。
概括图表相关信息。你不仅仅是要摆出图表,还得要解释图表。例如:The results are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igures and graphs.这样写是不可取的。不要指望读者自己去理解你的图表,如果你不对图表做必要的描述,那么读者理解的信息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另外,还要告诉大家这些结果是如何帮你解决研究问题的,以及它们如何与你在前言中提出的目标相呼应。注意结果部分的连贯性,可以使用类似(“In order to…, we performed…”; “In view of this result, we …”)此类目的状语从句来表达。
可选用过去时和主动语态写作。被动语态容易削弱语言的强度而且增加了字数,因此推荐使用主动语态。同时,可以多采用动词结构代替较长的名词。例如:‘As shown in Table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ene expression’可以换成‘As shown in Table 1, gene expre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写作步骤
1. 查看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以及与你研究类似的已出版的文章。
2. 根据投稿期刊的要求,对你的研究发现进行分类。设计图表总结数据。
3. 按照图表的顺序写作结论部分。
4. 请同事或者专业人士帮你把关,编辑修订稿件。
结果部分常见错误
包含原始数据或重复性数据。不需要列出每一个数据或者计算,只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即可。如果数据相关性较强,原始数据可以放在补充材料里。
包含冗余信息。如果数据已经包含在图表中了,那么在结果部分中就不必一一重复了。可以在讨论部分中强调一下部分相关结果。
结果和方法不匹配。你需要解释一下获得实验观察结果所用到的方法。
忽略反面结果或结果不支持结论。即使部分发现可能不符合你的假设或者预测,也需要提及一切相关的研究发现。反面的结果也是有用的,可以指导该主题未来的研究探索。作者可以在讨论部分对反面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讨论或解释研究结果。对结果的解释需要放在讨论部分,除非目标期刊允许将结果部分与讨论部分合二为一。
常见的图表错误。使用过多的图表(选择最相关的图表,其余的可以放在补充材料);图表过于复杂(图表中包含很多子图表或者表格晦涩,令人难以理解);难以识别图表(缩写不规范,图表颜色、轴、刻度、符号等不完整);图表不能自明(图表需要标题,缩写需要在图例或脚注中解释);图表在正文结果部分中没有提及。
遗漏统计量值或P值。

总结,结果部分是证明你研究论断的核心。花些时间好好地组织该部分内容,并提供清晰易懂的图表,让你的科学小故事真正的为读者所理解。
祝您写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