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中缝针遗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大家都尽量减少缝针丢失,但此类意外仍然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缝针丢失对医生的心理会造成影响,如果残留体内,对患者也会造成极大的损伤,操作不当还可能引发诉讼和纠纷。今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军秀教授和大家分享腹腔镜术中缝针丢失之预防与处理。
在一项发向美国国内知名腹腔镜手术教授的匿名调查问卷中,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术者曾有术中丢针经历,相信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率肯定高于问卷数据,这也是讲授这个内容的原因。
目前报道数量较少,因为这些往事虽然当时让大家惊恐万状,事后大家却往往不愿再提。也没有详细的文献报道丢针的情况,因为这件事往往被视为“从未发生过”。
而统计显示,大约每个医生在整个生涯中,会有1-5次的丢针经历;单孔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如机器人手术器械臂摆动角度受限等原因)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发生丢针的风险更高。
缝针残留后果
感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江涛主任提供的病例,证实了缝针留置会导致疼痛,因而产生二次手术的发生。
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这篇文章,也向大家彰显了,包括缝针等异物留置的后果,增加再次急诊手术风险,也有改变手术的风险(增加额外手术操作及X光暴露等)。
缺失
既往的管理与培训,多关注的是台上护士的严格点数与提醒,毕竟76%等缝针留置腹腔与点数差错相关,然而并无针对术者的规程与指南。
镜下丢失难点
腹腔镜下看似一片光明,然而灯下黑处处会有,因为其视野严格受限于镜下,无法全局观察,缝针又往往过于细小,腹腔镜下也无法触摸,刚开始丢针时的紧张,又让很多术者忙乱翻找,以上这些,都导致了腹腔镜下丢针后更为难寻。
高发时段
大家比较公认容易丢针的时段,都出现在缝合过程中(如缝合针没入组织中)或取针阶段(此时往往心情放松,丧失警惕)。
预防——置入时
置入针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暴力置针,重者针线脱离或缝针断裂,轻者导致针线连接处脆弱,造成取针时脱离。
预防——取针
对于雪橇型的针,更需防范缝合时整针没入组织(如子宫肌层),此时暴力牵拉导致针线脱离,因而缝针丢失。
缝合过程中,严格注意缝针不要把线用的太尽,实在不行就换新的线,严控腹腔镜下只有一枚缝合针,≥2个针在腹腔是很多人丢针的原因。
对针一定要迎来送往,绝不可轻视,手术未结束,不可以让腹腔内的缝针离开视线,剪断缝线后,天大的事都等取出针后再处理,最忌把针丢一旁去止血冲洗。
对于针线脱离,大家一定明白一个道理:针与线本不是一家的。
大家如果看过缝针的组装视频,就会觉得的确需要谨慎:虽然科技强大,但细如发丝的线与针的固定处——的确存在脱离风险。
病例反馈
学员的反馈让我崩溃——“你不讲课还好,讲了课我倒开始丢针了”。其实原因就是从一开始术者根本没有良好的习惯,这样丢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不报,时刻未到,希望这节课后有所改变。
丢针后一定停止操作,切莫慌乱,切忌急切翻找,这时候会看录像可能比乱找更有用!
寻针
√ 01. Trocar
√ 02. 表层
穿刺器中、高于术野平面的侧腹膜,都可能是缝针的落脚地。
√ 03. 透视
√ 04. 定位
X光机的确非常有用,但是也需要参照定位,比如用1号的带线缝针放置丢针附近术野协助定位,将有助于快速找出。
也可以将腹腔镜持针器与钳子等放置在术野附近协助定位,这里也有相关报道,总之一句话——避免盲目寻找,要有方法有策略。
√ 05. 磁铁
磁铁有用,然而腹腔很大,不一定往往有用,特别像D图中,缝针挂在腹膜上的情况,用磁铁不但吸不出来,还会导致搅动,更难寻找。
√ 06. 荧光
荧光可以使用,但是不可能每一台腹腔镜都有荧光装置。
总结
缝合针属于VIP中P,我们对于这种超级VIP的处理就是——必须迎来送往,腹腔镜目送进出,以防疏漏,手术不结束,警钟长鸣,有统计显示,手术结束前30分钟内,是50%并发症发生的时段,原因就是大家心旷神怡,自我感觉良好油然而生,然而此刻脚底最易打滑,手术中一定要时时警惕,不止是术者,还有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