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周彩存教授:肺癌抗血管生成疗法及联合用药进展-其他-智连星医

主持人:在肺癌领域,抗血管生成疗法免疫与靶向治疗进展显著,为临床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指导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生命曙光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今后的发展方向,您对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的应用有什么看法

周彩存教授抗血管生成跟免疫逃逸都是恶性肿瘤非常重要的hallmarks,它们之间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肿瘤属性有缺氧,缺氧就会引起血管生成,生成的血管又反过来加重缺氧,产生所谓的恶性循环。恶性循环产生以后,就导致肿瘤组织里面缺氧日益加重,严重的缺氧会导致肿瘤的免疫逃逸,PD-L1高表达,免疫抑制细胞大量的产生,比如Treg、MDSC等等都大量产生,同样我们也看到免疫核心细胞,比如说CD8+TILs明显的减少。所以我们告诉大家抗血管生成尽管是非常老的一个话题,但是跟免疫治疗PD-1、PD-L1单抗具有非常好的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样也会改善局部的灌注。局部灌注改善以后,肿瘤缺氧的状况会改善,这是有很多的证据告诉我们的。缺氧状况改善以后,免疫微环境就发生改善,从抑制性的微环境转变成一个激活的免疫微环境,同样有益于更多的免疫核心细胞到达肿瘤部位杀死肿瘤。

抗血管生成跟免疫联合,从理论上来讲完完全全是可行的。更多的研究同样也告诉我们,抗血管生成无论是大分子,比如说贝伐珠单抗,比如说尼鲁单抗加PD-1、PD-L1单抗,都有非常好的协同作用,我们看到了PFS的改善,看到了客观缓解率的提高,也看到了OS有改善的趋势,但是我们需要更大样本的三期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大分子取得成功,我们期待小分子的多靶点的VEGFR抑制剂也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看到了阿帕替尼、安罗替尼跟PD-1放在一起,从二期研究数据来讲是令人鼓舞的,看到了缓解率的提高,看到了PFS的明显延长。但是MSC开展的三期临床研究LEAP-007中把K药和仑伐替尼放在一起,最终以OS没有达标而失败了。我想三期临床研究失败,并不是告诉我们抗血管生成跟免疫治疗这条路完完全全堵死,大分子跟免疫放在一起还有戏。我们把小分子的多靶点药物剂量降下来,跟PD-1、PD-L1联合在一起,依从性会更好,我觉得同样也有戏,有很多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总之抗血管生成跟免疫放在一起,无论从理论水平,从现有的临床数据来讲都是可行的,应该是将来或者目前的研发重点之一,我想这是我简单的观点,谢谢大家。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
热点榜
    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