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非常重要,逐渐突破了传统化疗的疗效局限。同时非小细胞肺癌迎来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接下来请您给我们谈一谈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待突破的瓶颈是什么?有怎样的解决办法?
王哲海教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免疫治疗全面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格局。不单单是在晚期,在早期和术前术后全面改变了传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个状态。而且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治疗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治疗理念方面的一种革命性变化。比如说在免疫治疗出现前,我们所有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还是靶向药物治疗,都是针对于癌细胞来做工作。怎么能够把癌细胞消灭掉,或者说我拿刀把你切掉,或者拿放射线直接把癌细胞烤死,或者用化疗药物把它毒死。但是免疫治疗不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免疫治疗,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解除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抑制,然后把我们体内能够抗癌细胞的这种免疫功能恢复过来,依靠我们身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力把体内的癌细胞消灭掉,它是一个完全的新理念下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式问世以来,尽管时间比较短,到目前为止,真正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就近5年的时间,但是这5年的时间已经给整个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来讲,在免疫治疗出来之前,我们的治疗目标是把晚期非小细胞患者尽可能通过药物治疗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现在不一样,对任何一个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把它转化成一个慢性病,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潜在治愈率。“慢性”隐含的基本内涵是生存期超过5年,而且我们首次对一个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到了治愈这种目标,所以说免疫治疗是非常大的一个革命性变化。那么从目前来看,也的确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比如说我们一些前期的临床研究都已经有了5年的研究数据。对于前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对一些Ⅳ期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概有30%~40%的患者生存。我们有一个很有名的研究叫PACIFIC研究。就是不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5年生存率也接近50%。我们以前的观念,对于手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也不超过30%。现在中国不能手术的能达到这么高的状态,所以免疫治疗的确发展得非常快,但是像您所说的一样,任何一个治疗方式都有它固有的一种缺陷或不足,那么总不会有一种方式包打天下的情况出现。怎么能够把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效能充分发挥,把他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说我们如何突破目前免疫治疗的瓶颈,就成为我们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然在这个领域现在做的工作很多,很多方式方法都在为突破这个瓶颈去做工作。那比如说联合治疗方式,免疫药物本身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还可以寻求于其他治疗方式去更好地结合。比如说和抗肿瘤血管药物联合,一个免疫药物加上一个抗肿瘤血管的药物对整体疗效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提高,而且不良反应会得到非常好的控制。那可不可以和其他药物联合,比如化疗,或者其他免疫药物的联合。在这个方面都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初步的数据。所以我们在治疗方式方面和化疗联合,和抗肿瘤血管药物联合,和免疫药之间进行一些联合,这就是现在的一些研究的方向。当然免疫药物本身也在更进一步的往前推进,现在的免疫药主要集中在PD-1、PD-L1这些靶点,我们还有一些新型的免疫药物:LAG-3、TIGIT。这些新的免疫药物出现后,我们目前的经典药物联合又可以使这种免疫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我们通过测定肿瘤组织当中PD-L1表达状态,找到哪些患者采用这种免疫治疗带来的获益会更大。像手术之后,通过检测一些微小的肿瘤残余状态,来确定哪些患者用免疫治疗进行巩固,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这些都是我们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而且已经取得一些初步的、令人振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