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癌性伤口居家护理三步曲-其他-智连星医

       癌性伤口是指由于原发肿瘤浸润或转移到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损伤,表现为皮内癌性结节或从皮肤表面外生的癌性结节破溃形成的皮肤开放性溃疡或腔洞。规范的伤口护理可以减少局部渗液,预防或控制继发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癌性伤口护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掌握居家相关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

一 、清洗

       采用常温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勿加热,以免引起伤口出血。用棉签或生理盐水湿棉球轻柔地擦洗伤口表面,保持伤口表面红润干净。如伤口有少量出血,可用干棉球或藻酸盐敷料压迫出血点进行止血。云南白药粉末可使伤口表面形成痂皮,不利于伤口表面彻底清洗及伤口愈合,不建议用于止血。

二 、预防及控制感染

       待伤口清洗完毕后,用无菌干纱布蘸干伤口创面多余的生理盐水,可使用具有抗感染功能的银离子敷料覆盖于伤口创面或具有抗感染功能的液体敷料喷涂于伤口创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腔洞型伤口,抗感染敷料需要填塞入腔洞内,填塞时应使敷料和伤口创面紧密贴合,不可直接覆盖在腔洞口处。液体敷料也应进行腔洞深部及腔洞壁喷涂。禁止使用手纸、毛巾等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覆盖伤口。

三、湿性愈合

       伤口创面湿润有助于伤口愈合,因此应避免烤灯照射,防止伤口过度干燥结痂。待抗感染敷料贴合覆盖或喷涂于伤口创面后,在专业人员评估和指导下选择适合伤口状况的敷料覆盖伤口,如无菌纱布、无菌棉垫、泡沫敷料等。通常情况下,伤口每3天换药一次即可。当伤口渗液增多时,应适当增加外敷料的更换频率,防止渗液浸渍伤口周围皮肤。当伤口渗液减少时,即换药时伤口敷料干燥,渗液浸湿敷料少或没有浸湿敷料,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当使用伤口水凝胶敷料,有助于增加伤口湿度,促进伤口愈合。


特别注意

以下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伤口突然出血量增多或大量出血,纱布或棉球压迫不能止血;
       2.伤口清洗完毕后,较上次换药时气味变大,伴臭味,伤口创面出现腐肉或黄色坏死组织;
       3.伤口换药时敷料上渗液颜色呈绿色、红色、黄色或褐色等颜色,渗液变得浑浊、粘稠;
       4.伤口疼痛明显较前加重或突发疼痛。

清洁、预防和控制感染、湿性愈合三步曲,筑牢癌性伤口居家护理防线。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
热点榜
    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