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目前内地这一波疫情高峰的拐点何时会出现。
(🔺全球新增COVID-19病例变化。图源:数据世界)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随着BA.2这种传播能力极强的病毒占检出感染比例越来越高,即使之前的很多严格的防疫措施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更为显著。
另一个问题是,在其他主要国家Omicron迅速流行从而迅速形成免疫屏障并形成拐点的规律对SH等城市不适用,因为公共卫生措施使感染人数维持在每日几千的相对较低水平。
这种情况使这两年COVID-19疫情中建立的预测精准的模型难以预测国内拐点何时会到来。
(主要突变株的出现时间。Credit: Graphic by Jasna Baric)
另外,现在的情况和2020年初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经过了两年的全球疫情流行,Alpha取代了原始野生型,Delta取代了Alpha,Omicron BA.1取代了Delta,而BA.2有取代BA.1的趋势。
这种取代是建立在新的突变株比旧的突变株传播能力更强,而且能够逃逸旧毒株形成的体液免疫。
因此,新的BA.2的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早已经远远超过早期流行的原始野生型。所以当时在早期观察到的流行病学规律可能也不再适用于新的BA.2引发的流行。
这增加了预测拐点的难度。
面对Omicron的流行,打法已经变了。
不光是疫情控制不好的很多国家,包括之前疫情控制良好的一些国家,比如新西兰、新加坡、冰岛和韩国等,面对Omicron BA.2,也采取了在普及接种疫苗的基础上减少关注新发感染人数,而更关注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减少疫情的社会危害这一重点上。
说白了,是通过疫苗接种、压低曲线的方式,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编者按:
尽管拐点难以预测,但上海的疫情控制可能会起到示范性作用。
2022年3月中旬开始,上海的COVID-19病例快速增长。
但上海报告的COVID-19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占了绝大多数。
3月18日开始,上海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都在95%以上,提示绝大多数病例是筛查出来的。
但COVID-19总病例数仍在持续增长;显示上海此前一直在紧紧追着新冠病毒蔓延的边界,如此之接近完全检出。
但百密一疏,一旦到了隐匿的社区蔓延,“精准筛检”就失效了;大规模全员筛检成为清零的必须。
拐点,就在筛检速度跑过Omicron BA.2蔓延速度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