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等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影响着现代人的身心健康。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一份报告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4.6%!
在这份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名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到,18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孩子学习效率下降,耐心越来越少,内心正能量减少,有可能是抑郁情绪在作祟,需要格外警惕。
根据世卫组织今年发布的数据,世界上大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心理健康,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延续到成年。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解决迫在眉睫。
今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图片来源:国家政府网
《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的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对于改项方案广大网友褒贬不一。
支持者认为了解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对于学校和家庭都是有利的,能及早发现问题,对症下药,避免悲剧的发生。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也有反对者对此有着充分的担心:
首先,筛查不一定能做到很专业,结果准确与否不确定。仅靠传统的“问卷量表”能否把学生粗暴的定论为抑郁症呢?甚至不专业的选择了错误的量表,反而会是问题加重。
其次,如果查出抑郁症,会不会遭到歧视?隐私谁来保护?同学和老师是否真的会给与关心,还是会被打上标签区别对待,最终成为被抛弃。学校会不会因怕担责任而淘汰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此标签对以后升学求职有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小编看来是可怕的也是很可能会发生的。
你们觉得目前应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呢?就我国目前的卫生资源来说够不够支撑这项筛查活动呢?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解决目前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