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看最强突变株B.1.1.529超强传播力,附袁国勇、钟南山、张文宏最新研判-其他-智连星医

这两天被新冠病毒突变株B.1.1.529刷爆网络,网友面对它的威力无奈的发出“又来了,没完了吗?”这样的感慨,那么它真如网上传播的那样会引发新一轮的大流行吗?是不是我们已经打过的疫苗对它毫无抵抗力呢?我们从香港两例新冠病例来看看这个最强突变株的超强传播力吧!


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从上图可见,与delta突变株相比,突变株奥密克戎,突变点位更多,可能引发更大传播风险。


导读


有关最强新冠突变体B.1.1.529,到底有多强?有很多科普文在分析。我们想通过香港出现的3个病例来窥见其传播力到底有多强。


11月25日,香港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确诊病例,富豪机场酒店有两名病例携带在南非新近发现的变种新冠病毒B.1.1.529毒株。截止26日,已发现有3例。

最新的新冠突变株Omicron,是世卫组织继delta突变株之后,给予的新的需要关注的警示。


据香港大学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两名病例的基因排序十分相似,并带有新出现的病毒株谱系B.1.1.529,与南非及博茨瓦纳发现的排序相似,由此显示由南非抵港的病例为源头病例。


这是一位36岁南非抵港的印度男子,其戴的是气阀口罩,无法将喷出的病毒有效地过滤掉。香港大学著名传染病专家袁国勇对此将其称之为“自私口罩”。加上该男子开门时有一半时间未戴口罩,以及酒店房外空气流动不足,新冠病毒就传播到了对面酒店的62岁加拿大返港男子。


印度36岁男子于11月11日从南非抵港,15日确诊,是11月10日从加拿大62岁男子于11月10日抵港,20日确诊。上述时间也符合印度男子将新冠病毒突变株传播给加拿大男子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名患者均已接种两剂辉瑞新冠疫苗。这也让很多人对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提出质疑。


有关新冠突变株B.1.1.529,知名传染病学家袁国勇、钟南山、张文宏以及吴尊友怎么看,本文整理了他们最新的研判。


香港2例B.1.1.529阳性病例,为酒店交叉感染


11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发布消息称,基因组测序证实,香港的2例阳性病例感染了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中一例为日前从南非入境香港,另一例或为在酒店隔离期间交叉感染。


已确诊的这两人住在香港机场富豪酒店同一层,一名是11月11日从南非抵港的36岁男子,15日确诊。另外一个是11月10日从加拿大抵港的62岁男子,20日确诊。他们早前均已接种疫苗。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5日表示,专家到现场也进行了视察,认为两人住的房间是同一层、房间正好面对面,病毒很大可能是经过空气传播,但相关证据还在调查当中。对于富豪机场酒店涉及新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感染两个案例,相关防疫工作已开始进行。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已安排由11月11日至14日曾入住该酒店、与两感染者相连的三间房间12名人士到检疫中心,进行14天的强制检疫,暂时未再发现相关确诊个案。


港府专家顾问袁国勇对两起病例进行调查后发现,首先确诊的印度籍男子戴气阀口罩,这种口罩喷出的病毒无法有效被过滤。同时,该男子开门时有一半时间没戴口罩,而且房外空气流动不足,导致病毒停留,估计是带病毒的空气流出走廊,导致斜对面房间的男子受感染。


袁国勇指这种气阀口罩是“自私口罩”,奉劝大家别使用,最好选用能过滤病毒的外科口罩。

袁国勇向媒体发言时,手上拿着一款导致奥密克戎变异株在香港机场检疫酒店传播的气阀口罩


钟南山:危害性仍待判断,但需随时注意


11月28日,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第一届全国会议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南方日报消息,谈到新变异毒株,钟南山表示,“这个变异株很新,虽然分子基因检测发现,它在受体结合部位有比较多的变化,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传播会有多快、会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以及是否需要针对它进行疫苗研发,还要根据情况来判断。现在下结论为时太早。”


钟南山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判断,需要随时注意,现在还不会采取比较大的行动。“还有一个需要比较注意的是,对南非有关地方来的人员进行防控。”


张文宏:中国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


11月28日,张文宏医生发文《上海疫情进入尾声,全网目光聚焦奥密克戎》,提出了一些看法。全文如下:


上海疫情进入扫尾阶段。新冠新变异株奥密克戎登陆世界,迅速占领了所有学术论坛和百姓的饭堂。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 奥密克戎变种被发现是近期的突发性事件,毫无疑问是病毒进化的产物。由于突变点数量远超已经发现的所有变种,预计应该是在宿主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后形成。因为新冠病毒引起的是急性感染,难以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体内长时间生存与进化,也没有像流感病毒那样的基因重配发现,目前多数认为该变种可能是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体内,经过长时间的携带,最终进化而成。形成新变体后,又经过偶然的机会经过传播,并迅速在传播上超越了已有的病毒传播能力,成为南非近期所记录的病毒株中的优势株(占比90%以上)。


2. 由于携带病毒突变点多,在传播上短期内似乎战胜了南非的其他病毒株,包括德尔塔毒株。因此,世卫组织出于谨慎,将其列入了密切关注变异株(VOC),也就是说要引起极大关注。


3. 但这是否已经说明全球抗疫的努力就此前功尽弃呢?现在还很难说。南非这次病毒株序列公布的总量不多,需要再观察未来两周更多的数据和实验室数据才能精准判断。


4. 南非的疫苗接种完成率低,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口比例仅仅24%,自然感染率4.9%左右,其实不足以构建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没有免疫屏障就谈不上免疫突破。也就是说如果这种情况今天出现在以色列,那么可以说毫无疑问,全球抗疫要面临重头再来的风险。


5. 这里也就清楚了,为什么英国和以色列这些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80%,特别是以色列第三针接种率也已经达到了50%左右,这两个国家对外来输入采取的措施突然收紧。也就是说,对南非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旦明确这个病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已有的所有疫苗体系做调整,开始进入流感疫苗接种模式,也就是说每年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迅速构建新的疫苗。但是也意味着日子会变得更难。


6. 据路透社报道,为防止疫情入侵,以色列27日宣布将关闭边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成为全球首个因“奥密克戎”毒株而封锁国境的国家。以总理贝内特表示,这项禁令可能将持续14天,这种变异毒株“非常令人担心”,以色列“在进入紧急状态的边缘”,所有人都要严阵以待。


7. 这种情况下,可以判断,这次南非的变种病毒出现有偶然性,但是是否会对目前的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构成威胁,需要两周左右的观察时间。为什么初步定为两周内,是因为现在全球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病毒中和试验数据,在两周到数周内都会出结果。这些工作我们复旦的团队和中国多个兄弟科研团队都在同步进行。不过我同意我的朋友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的看法,“新冠病毒的变异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总的来讲,新冠的很多变种都没有存活下来,即使是存活下来的部分变种,其中也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优势株。从疫情暴发到现在,起码发现了上百种变异株,但只有一个德尔塔能留下来,在过去,贝塔和伽马变异株也被证明有比较强的免疫逃逸特性,但它们在和德尔塔的传播比赛中还是落败了,最后无声无息就消失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好在不需要太长时间。


最后说下,中国怎么办。我认为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新冠病毒再变,还是新冠病毒。中国目前处于动态清零策略所赢得的战略机遇期内,正在加速构建下阶段应对常态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学支撑,包括形成足以支撑世界开放的有效疫苗与药物储备,以及公共卫生及医疗资源储备。基于科学与团结,我们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


吴尊友:大家对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担心


11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大家对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担心,它刚刚出来,真实面貌怎么样,我们还不能完全认识,在真实世界它会不会超越德尔塔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毒株,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生物特性,还取决于人的社会特性。”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
热点榜
    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