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哪些?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它能提高患者的痛阈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一般不产生意识障碍,除非大剂量可产生睡眠或麻醉。常见的阿片类镇痛药有:
(一)吗啡(morphine)
世界卫士组织(WHO)推荐吗啡作为重度疼痛的金标准用药,并把医用吗啡消耗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癌痛治疗状况的重要指标。吗啡的药理学基础研究比较深入(如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副作用及用钠洛酮拮抗吗啡中毒等方面);吗啡在正确指导下“成瘾性”罕见。吗啡主要用于治疗中到重度各种急、慢性疼痛,以及癌性疼痛、麻醉前给药、术后镇痛以及血压正常的心肌梗死和内脏绞痛等。其特点是对内脏痛及深部软组织痛效果较好,对持续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歇性锐痛。成人常用剂量为8~10mg,皮下或肌肉注射。对休克患者及老年体弱者剂量宜酌减。
(二)可待因(codeine)
又称甲基吗啡,属弱效阿片类药物。口服后容易吸收,在肝中代谢主要是脱甲基,一部分脱甲基后形成去甲可待因,约10%转化为吗啡,其余部分在肝内结合排出体外。镇痛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6,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在镇痛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剂量,效应也不增加。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
(三)哌替啶(pethidine, meperidine)
临床上常称杜冷丁(dolantin),口服胃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仅为肌注的一半,1~2h血浓度即达峰值,若皮下或肌肉注射则吸收更快。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为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再以结合型或游离型从尿中排出,半衰期为3.7~4.4h。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可产生轻度欣快感。反复使用也容易产生依赖性。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程度与剂量相关。哌替啶与异丙嗪、氯丙嗪合用,称为冬眠合剂,可用于深低温麻醉或难治性晚期癌痛患者。
(四)芬太尼(fentanyl)
芬太尼脂溶性很高,故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也易于从脑重新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尤其是脂肪和肌肉组织。芬太尼可以口服,经皮肤,粘膜吸收,静脉注射其血药浓度立刻达峰值,肌注约15min起效。反复注射可产生蓄积作用。芬太尼是纯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是吗啡80~100倍,但持续时间短,仅为30min。一般均能引起呼吸抑制,肌肉僵硬,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注射后5~10min最明显,持续约10min。临床主要用于临床麻醉,作为复合全麻的组成成分。还用于术后镇痛。
(五)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
缓释制剂是比较新的药物剂型,克服了普通制剂每天需要服用多次、血液内药物浓度起伏较大、副作用较多等缺点。具有用药次数减少、提高药效、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的特点。患者服用药物后,消化液可逐层溶解、分离包被药片的各层,暴露出药物,药物按等量稳定释放并被小肠所吸收,避免在胃内失效,因此本品必须整片吞服,不得掰开、咀嚼或研磨。
羟考酮化学结构中的3-甲氧基保护该药免受首过效应的影响,是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口服强阿片药。口服用药吸收较充分,吸收几乎不受食物种类及胃肠道ph值的影响和干扰。羟考酮与吗啡的实际转换剂量比例为1︰1.5~2.3,吸收达峰值时间明显早于吗啡缓释片,吸收率稳定性也优于吗啡缓释释片。奥施康定® 采用独特的ACROCONTIN ®技术,实现药物双相释放和吸收,38%的羟考酮即刻释放,吸收半衰期为37分钟,62%的羟考酮缓慢释放,吸收半衰期为6.2小时。1小时内快速起效,12小时持续强效止痛。适用于中度和重度的慢性疼痛患者,包括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是纯阿片受体激动剂,无极量封顶效应。
(六)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
硫酸吗啡是具有高度稳定的双分子硫酸5水化合物,,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吗啡盐药物。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为强效中枢性镇痛药,作用时间可持续12h,可减少用药次数,方便长期服用。CONTIN ®缓释技术保证血药浓度相对平稳,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并进一步降低 “成瘾”的发生,长期应用安全可靠。美施康定®片的有效成份是硫酸吗啡,相比于盐酸吗啡,它是多元强酸、双分子结构。稳定性高,结合力强,镇痛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