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常见的病因,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但部分患儿术后会出现腺样体再生长,甚至再次出现打鼾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腺样体术后再生长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Nomogram预测模型,指导临床诊疗。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低温等离子刀部分扁桃体切除术及腺样体消融术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1、年龄<10岁,2、术前行睡眠呼吸监测,3、术前行鼻内镜检查,4、术后1年内行鼻内镜复查随访。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BMI、术前扁桃体反复发炎病史、OSAHS程度、低氧血症程度、腺样体面容,鼻窦炎、家人吸烟史。术后半年腺样体堵塞后鼻孔>1/3为再生长阳性结果。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腺样体术后再生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Nomogram模型预测发生术后腺样体再生长几率,通过C-index和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共有1052例患儿纳入研究,210(20.0%)例出现了术后再生长,其中35(3.33%)例患儿术后腺样体再生长堵塞后鼻孔>1/3,仅8(0.8%)例再次出现打鼾症状,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9的患儿术后再生长的几率更大(P=0.02),AHI>40次及中重度低氧血症更易发生术后再生长(P=0.04;P=0.03),扁桃体反复发炎病史(P=0.004)、腺样体面容(P=0.01)、鼻窦炎(P=0.007)均是影响腺样体术后再生长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BMI、扁桃体反复发炎、腺样体面容、鼻窦炎是术后腺样体再生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后模型,C-index为0.76(95%CI: 0.72-0.80),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吻合。
结论:肥胖、扁桃体反复发炎、腺样体面容、鼻窦炎的患儿发生腺样体术后过度增生的几率更高,相应的Nomogram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以做到尽早干预,譬如减肥、口腔颌面部骨骼矫正、早期并适当延长鼻用激素治疗时间等,降低腺样体术后再生长的几率。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扁桃体伴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再生长;Nom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