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粘膜、粘液腺、上皮及肺泡上皮等肺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在中医学属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多认为其由于脏腑虚弱、气血亏虚,邪毒外侵或内生,致痰、瘀、毒、热等留滞于肺,久稽不去,凝聚成积而成。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为本,气滞血瘀、痰瘀毒结为标。《杂病源流犀烛》云:“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因此,肺癌整个发病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痰浊、瘀毒等病理产物,随病情的发展,则表现为肺、脾、肾均虚。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而肺癌居我国城市人口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以上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死亡原因,临床75%的病人一经发现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1】。手术、化疗等可短时期内控制肿瘤,但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药抗癌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产生耐药性,同时能改善生活质量作用【2】。我们采用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NSCLC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禹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5例NSCLC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消结散癥汤联合化疗法)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法)。男性87人,女性38人,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67.36岁,≤60岁35人,>60岁90人。其中治疗组66人,男45人,女21人,平均年龄66.19±3.4岁,最大年龄83岁,按临床分期: III期40例,Ⅳ期26例,鳞癌41人,腺癌22人,不定型癌3例;对照组59人,男性42人,女性17人,平均年龄68.14±2.5岁,最大年龄86岁,Ⅲ期38人,Ⅳ期21人,鳞癌36人,腺癌22人,不定型癌1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3】的诊断标准,首次治疗或既往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2)具有可测量病灶;(3)年龄≥55岁;(4)预计能完成化疗疗程者或生存期在5个月以上;(5) Karnofsky评分≥70分 (6)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可随访。
1.3 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2)儿童、孕妇和精神病患者;(3)对本试验所使用药物过敏,依从性差者。
2 治疗与观察
2.1 治疗方案:(1)对照组:化疗方案任选一组, NP方案: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80mg/m2(总量),静脉滴注,第1-3天;21天/周期,计2周期。TP方案:紫杉醇135-175mg/n2,静脉滴注,第l天;顺铂80 mg/m2(总量),静脉滴注,第l天;2l天/周期,计2周期。(2)治疗组:化疗方案同前,同时加服消结散癥汤,用药期间禁用与研究方案相近的中西药品及疗法。消结散癥汤组成:制天南星15-30g、白芥子30g、茯苓30g、炒杏仁15g、薏苡仁40-60g、白花蛇舌草30-100g、僵蚕30g、生牡蛎30-60g、焦山楂30g、地鳖虫12g、黄芪50-100g、党参30g。干咳少痰,肺热伤阴者:加玄参30g、麦冬30g;毒热较盛者:加重楼20g、鱼腥草30g;咳痰咳血者:白芨20g、大蓟20g;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5g、竹茹20g;有胸水者:加葶苈子30g、泽泻30g;气滞血淤者:加莪术30g、三棱20g;食欲不振者:加焦神曲30g、炒麦芽30g;水煎服取药汁300ml,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另研末冲服:三七粉2g、琥珀2g;以上两组治疗同时均对临床症状疗效、Karnofsky评分等项目进行常规记录。
2.2 评价指标:
2.2.1 瘤体大小比较:参照WHO的疗效评价标准制定【3】,分为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四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横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缩小50%以上,至少维持四周以上;稳定(S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25%,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有效为CR+PR,稳定为CR+PR+SD。根据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计算总有效率为(CR+PR)/(CR+PR+SD+PD)。
2.2.2 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参照WHO的疗效评价标准判断改善情况【3】。提高: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稳定: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或减少不及10分。降低: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10分。
2.2.3 中医临床证候变化: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标准【4】:显效: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值比治疗前下降≥70%;有效:临床证候积分值下降≥30%-70%;无效:临床证候积分值≤30%,或无变化者。
2.2.4 生存率:以确诊时间至死亡日或末次随访日计算1年生存率,采用生命表法。
2.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l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各组之间均数的相互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生存率。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客观缓解率比较
瘤体大小进行比较两组均无CR病例;对照组缓解率为23.73%,治疗组缓解率为2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 | n | CR | PR | SD | PD | 总有效率 | 疾病控制率 |
对照组 | 59 | 0 | 14 | 25 | 20 | 23.73 | 66.10 |
治疗组 | 66 | 0 | 17 | 36 | 13 | 25.76 | 80.30*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3.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比较
评分结果:对照组59例,提高9例,稳定16例,降低34例;治疗组66例,提高19例,稳定25例,降低2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组别 | n | 提高 | 稳定 | 降低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59 | 9 | 16 | 34 | 42.37 |
治疗组 | 66 | 19 | 25 | 22 | 66.67*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比较
对比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在咳嗽咳痰、咳血咯血及乏力纳差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症状 |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
咳嗽咳痰 | 59 9 19 31 47.46 47 8 13 26 44.68 52 10 15 27 48.08
56 10 17 29 48.21 | 66 20 31 15 77.27* 51 15 21 15 70.59* 63 14 20 29 53.97 64 18 29 17 73.44* |
咳血咯血 胸闷胸痛
乏力纳差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3.4 远期疗效 治疗组66例中晚期NSCLC患者1年生存率为53.03%(10例失访,21例一年内死亡,35例至一年随访期满仍存活;高于对照组37.29%(13例失访,24例死亡,22例存活)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2.83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10.05个月(p<0.05)。
4 讨论
肺癌的发生多因机体阴阳失衡,抗病能力降低,内外邪气上犯于肺,致气机宣肃失常升降不利,痰瘀凝阻肺络日久而肺部出现有形的肿块,导致肺癌的发生。本病全身为虚,局部为实,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放、化疗杀灭癌细胞,亦损伤人体正常细胞,故在治疗中祛邪是目的,扶正是根本,二者相辅相成,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尽可能选用兼治数个症状的中药,使晚期肿瘤患者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方剂中天南星辛散走血,温化寒凝而透络,能攻坚散结、解毒消肿,治疗咳嗽痰白胶粘,胸膈胀闷不爽者效佳。白芥子为治皮里膜外之痰的要药,性味辛散走窜,通经走络,搜剔痰涎,善治寒痰壅肺的咳喘胸闷、痰多不利,及水停胸胁、胸阳遏阻所致咳唾引痛等症。地鳖虫攻坚破瘀之力强,“主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黄芪、党参、茯苓、薏苡仁等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对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及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细胞有增强免疫作用,作为肿瘤及免疫功能下降的辅助治疗手段可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5]。现代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有显著抗肿瘤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体液免疫有明显增强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消结散癥汤具有散痰结、益正气,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多途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在化疗同时配合应用本方,能对中晚期老年NSCLC患者瘤体的缓解,提高其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燕. 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2
[2] 邹夏慧,张琨和.中药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I].国外医学·肿瘤分册。2005,32(1):17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107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221
[5] 朱小东,王安宁,王绍丰,等.中药扶正抗癌胶囊2号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效应[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