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围手术期肺癌患者需进行个体化治疗,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精准指导用药-医学前沿-智连星医

近日特邀广东省肺癌研究所钟文昭所长对肺癌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深入解读。

钟文昭教授:肺癌是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一些惰性的肿瘤预后很好,但多数为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对于肺癌患者需要通过多维度一体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其中多维度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具体的分期,在解剖学维度上,根据国际TNM分期确定患者为早/中/晚期。I-IV期患者的治疗方式完全不同:I-II期以手术为主、III期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主、IV期以药物治疗(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主。第二方面从病理分类出发,随着肺癌病理分型的不断细化,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与其他瘤种不同,肺癌的驱动基因及通路比较明确,不同驱动基因状态的治疗模式大相径庭。另外,免疫微环境及血液ctDNA动态监测,在肺癌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首先要普及早诊早筛,这是2030健康中国重大政策之一。通过早诊早筛可使更多肺癌患者在早期得到治愈。其次,规范化手术可使患者得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以往传统手术包括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由于早诊早筛逐步实现,更多早期肺癌患者被发现,早期肺癌需要根据肿瘤大小、术前PET-CT评估、磨玻璃样结节比例等因素,采取更加个体化的手术切除,达到局部控制肿瘤的目的。第三,近些年围手术期治疗取得很大进步。很多肺癌尽管影像学为早期,但肿瘤细胞已经进入血液,释放出片段入血,即使患者接受解剖学R0切除,后期很可能出现复发转移。有远处转移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术后辅助治疗、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可根据患者基因分型选择不同治疗策略。

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的病理缓解率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等多项研究也在进行中。辅助治疗方面,从ADJUVANT 到ADAURA 研究皆证实EGFR突变阳性患者应用靶向辅助治疗可显著延长无瘤生存期,近期也将公布相关研究的总生存期数据;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CheckMate816 研究显示,IB-IIIA 期NSCLC 患者应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有24%的患者获得pCR。IMpower010 研究证实,对于驱动基因阴性、PD-L1≥1%的经手术切除的II-IIIA期患者,术后应用免疫治疗,可降低34%复发或死亡风险。若PD-L1≥50%,则可进一步降低57%复发死亡风险。

对于晚期患者,通过很多新型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ADC抗体偶联药物等),使越来越多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控制。患者耐药之后也可针对耐药靶点进行精准治疗。总体来讲,肺癌治疗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能够治愈早期患者,逆转中期患者、延长晚期患者生存。

钟文昭教授: IMpower010研究是目前证据级别最高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纳入标准为完全切除IB(肿瘤≥4 cm)~ⅢA期、ECOG体能状态为0或1、接受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的NSCLC患者。研究发现,尽管一些患者术前检查显示无淋巴结转移,但术中淋巴结清扫时发现存在肺门、叶间或气管旁淋巴结的N1-N2转移,在临床中很常见,我们称其为偶然性的IIIA期患者。因此分期以术后病理为准,同时常规进行基因检测及PD-L1检测。若PD-L1表达阳性,患者标准术后辅助化疗之后的复发几率很高,可以序贯进行辅助免疫治疗。若出现淋巴结转移,即表示血里可能存在微小残留病灶, 而通过辅助免疫治疗可以进一步消除免疫活化的残留微转移灶。今年世界肺癌大会刚刚公布IMpower010研究的OS中期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4月18日(中位随访时间45.3个月),与最佳支持治疗组相比, PD-L1 TC≥1%的II-IIIA期患者应用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有明显的OS获益趋势,3年OS率为82.1%,5年OS率为76.8%。在PD-L1 TC≥50%的II-IIIA期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组的OS获益更为突出, 3年的OS率为89.1%,5年OS率为84.8%,5年OS率较对照组提高将近20%。证实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确实能够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除IMpower010研究之外,也有其他治疗模式的研究正在进行。

钟文昭教授:目前指南已将EGFR突变患者术后应用三代TKI辅助靶向治疗纳入指南。作为驱动基因,EGFR可影响患者预后,同时肺癌中还存在其它类型突变基因,是否会影响患者生存?为何一些EGFR 突变患者迅速耐药、是否需要进行细分?我们的评分系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通过筛选422个基因,发现其中5个基因可影响患者预后,且从肿瘤分子生物学层面进行解释,包括靶向易耐药基因,及易发生小细胞转化的基因等。因此评分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类:一类推荐辅助靶向治疗,一类推荐辅助化疗,还有一类推荐优先辅助靶向治疗。此评分系统亦通过数据集及验证集加以证实,是目前证据级别相对较高的系统,患者将基因检查报告等数据上传至系统,即可出现后续治疗方案的指导。随着患者治疗数据上传量增加,系统也在及时优化,后续可能会增加其他基因,或目前基因的权重出现变化。同时,评分系统基于一代TKI的治疗效果构建,随着三代TKI的应用增加,可能使系统逐渐得到优化。

通过肿瘤MRD检测可进一步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例如同为I期患者,存在长期生存及迅速复发状态,但一些III期患者也可得到治愈等等。肿瘤发生发展存在两种模式:线性演变及平行演化。线性演变即肿瘤逐步突变,异质性相对较弱,应用单药效果较好。平行演变为肿瘤早期出现不同分支,早期入血并释放ctDNA片段。由于测序技术的进步,可通过高通量分析低丰度片段。目前越来越多数据证实血液中的MRD、ctDNA等标记物呈阳性,后续多数出现复发;若持续呈阴性,则复发几率较低。同时这些指标也是预测标记物,若血中结果呈阳性,进行辅助治疗之后可改善预后;若血中呈阴性,则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不明显。ctDNA状态在肺癌基因分型及分子分期中可能是一个重要方向。

钟文昭教授:疫情期间患者就诊较为困难,我们开发出一个评估系统,以便术后门诊患者与医生进行高效远程沟通,及时监测患者的疾病状态,并做好随访工作。我们通过挑选临床意义明确的风险因子,包括诊断分期、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指标、血液学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案等,对不同因素的权重进行评分,建立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在门诊等候诊疗的期间填写上述因素。系统可对于这些因素进行整理,归纳成为可视化报告,发送到医生方及患者方。明确患者的复发高危因素等级后,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及随访建议,并定期提醒患者进行诊疗及复查。同时对于符合入组临床试验的患者进行筛选。这个模型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全程个体化管理,及时监测患者复发,并大大减少医生的工作负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试行。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
热点榜
    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