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胃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其他-智连星医

胃是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从世界范围来讲,胃癌最常见于东亚、南美洲和东欧,其中有近一半患者来自我国。下面我们主要跟大家谈谈胃癌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癌。


什么是胃癌?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胃。是储存食物和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位于腹腔內食管和小肠中间,由上到下可细分为食管胃结合部、胃底、体、胃窦和幽门。胃壁是由不同层次构成的,最内层是黏膜层,是构成腺体的主要结构,向外依次是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壁的一种肿瘤,而绝大多数癌是起源于腺体,因此被称为腺癌。我们这里介绍的胃癌仅指腺癌,不包括其他类型的癌,比如淋巴瘤、胃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这些肿瘤因为起源不同而与常见的胃癌有明显区别,不在此讨论。


胃癌的发病率高吗?


从世界范围来讲,胃癌最常见于东亚、南美洲和东欧,其中有近一半的病例来自我国。2008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98.9万,中国占46.8%,同时期全球死于胃癌的病例数共73.7万,中国占到了47.8%。在国内,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胃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可见胃癌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疾病。


胃癌的发病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呈现上升的趋势,大约2/3的胃癌患者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上,而且以男性居多,男性患胃癌的概率大约是女性的两倍。


胃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尽管全世界有无数的学者对肿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硏究,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肿瘤发生的具体原因。不过,研究结果至少已经告诉了我们哪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胃癌患病的风险。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我们预防胃癌的发生有很大的帮助。



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危险因素并不是胃癌产生的原因,只是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下面我们将从感染因素生活方式、遗传背景、免疫因素、与胃癌可能有关的良性疾病、胃癌的前期病变、手术的影等几方面介绍胃癌的危险因素。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杄菌(HP)感染是目前最明确、最重要的胃癌危险因素。它是一种呈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很像“S”形或弧形,细菌的一端还有2-6条鞭毛。在胃黏膜细胞上面,至少还有三层保护罩:流动黏液层、固定黏液层和紧密完整的细胞排列。门螺杄菌能钻过两层黏液,然后紧紧吸贴在黏膜层细胞上面,并且分泌像胶水样的黏附素,将细菌与上皮粘住;鞭毛还能插入细胞之间,紧紧钩住细胞;细菌身上的菌毛又能和细胞表面扭结在一起,就像绳子打结缠在一起,导致细菌很难被清除。幽门螺杆菌对细胞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它有很多种“武器”,比如它可以分泌大量的尿毒酶,这种酶可以分解血液、体液中的尿素,释放出氨气。氨气是种有毒的碱性气体,会毒害黏膜上皮细胞,氨的浓度越高,胃内炎症越重,此外它还像云雾一样把幽门螺杄菌包绕起来,帮助细菌抵挡酸的腐蚀。另外,幽门螺杆菌还能够分泌其他多种细胞毒素,破坏保护黏膜的黏液和细胞,打开缺口之后,胃腔内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会乘虚而入,破坏胃黏膜细胞,产生各种炎症的表现。

电镜下的胃幽门螺杄菌


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位医生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与慢性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并因此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来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不仅与炎症有关,还与胃癌、胃淋巴瘤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的慢性炎症、各种毒害因素,会剌激黏膜上皮细胞发生一些很危险的改变,从而引发胃癌。当幽门螺杆菌被彻底根治以后,胃癌前期病变如萎缩性炎、肠化生、异形增生等都得到明显缓解。全世界有大约50%的人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在经济条件、生活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细菌很容易通过唾液或粪便传播因此治疗这种感染非常重要。现在我们通过应用含有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或二联疗法,已经可以治愈这种感染。


另外一种可能与胃癌有关的感染是病毒感染。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大约5%-10%的胃癌细胞中会检测到EB病毒,这种病毒感染引起胃癌的机制还不明确,只是临床上有这种发现而已。这类胃癌通常生长较慢,发生转移散播也较慢。


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对胃癌有影响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在人类发明冰箱以前,食物的保鲜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人们就通过盐腌、烟熏或其他发酵等办法腌制食物,使其能够长期保存,但是经常食用这样的食物却会对胃造成很大伤害。食盐过多会使幽门螺菌更容易感染、更具侵袭性,盐还会破坏的黏膜层而直接导致胃癌发生。烟熏或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或多环芳烃类物质,在胃内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变为各种促癌物质。因此,大量、经常性地食用盐腌、烟熏或其他腌制的食品,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吸烟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吸烟与肺癌、口腔癌有关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其实多数人都不知道,吸烟也会增加胃癌和食管癌的患病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不仅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还能通过对血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引起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在吸烟的人群中,胃癌,特别是靠近食管的那部分胃癌的发生率会升高一倍,因此,要尽量避免吸烟。


遗传背景


有多种遗传性因素可能增加胃癌患病风险。


在一种叫做上皮钙黏蛋白(E- cadherin,CDH1)的基因上,存在一种少见的可遗传突变,大约70%-80%有这种突变的人会最终患胃癌。这种遗传突变导致的胃癌叫做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患者预后很差。有这种突变的女性还可能患上某种乳腺癌。这种基因突变的检测在一些肿瘤中心已经可以进行。存在突变的人可能需要定期检查,以监测是否有胃癌的发生,必要时还要讨论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的胃切除手术。


有些遗传性的突变可能诱发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同时也使胃癌的风险略有增加,比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林奇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的基因缺陷疾病,大部分是由MLH1或MSH2基因缺陷引起的,也可能由其他基因缺陷引起,包括MLH3、MSH6、TGBR2、PMS1和PMS2。这些基因缺陷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微卫星不稳定。有这种遗传缺陷的人,会发生多发的结肠腺瘤,比一般的腺瘤更容易发展为癌。这类人群从20岁起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就开始增加,到60岁时57%-80%的人会发生结直肠癌。同时,这类患者的胃癌发生率也会增加。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是一种由APC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结肠、胃以及小肠会出现多发息肉,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也会使胃癌的风险轻度增加。遗传性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危因素,这种患者的胃癌发生率也较高。


通过基因筛查、遗传咨询可以早期发现这些遗传上的基因缺陷。在我国,一些先进的肿瘤中心已经可以进行这样的基因筛查。这些基因有问题的患者需要定期接受肠镜、胃镜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另外,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中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也会增加个人的胃癌患病风险。这可能也与前面说过的基因突变有关,只是有很多这样的基因突变还没有被科学家发现。在这样的情下需要进行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免疫因素


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一旦太弱或太强都会引发疾病,而癌症的发生往往与免疫功能太弱的情况相关。有一种疾病名为“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CVID)”,这类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会有所增加,他们的免疫系统因为无法对病菌的侵蚀产生足够的抗体,从而引起频繁的感染和其他问题,比如萎缩性炎和恶性贫血等,最终有可能诱发胃癌和胃淋巴瘤。


与胃癌可能有关的良性疾病


一些胃部的良性疾病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这些疾病包括息肉、食管反流病、巨大肥厚性胃炎、胃溃疡等等。息肉是指胃黏膜的良性增生,大多数胃息肉并不增加胃癌的风险,比如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都是良性疾病,但有种息肉称为腺瘤,有些时候可能会转变为胃癌。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于上消化道的动力障引起的疾病。简单地说,人在成长过程中,胃肠道的蠕动是一种“驯化”过程,慢慢形成了一种“单行道”,进食后食物只能往胃腔、小肠方向走,不会往反方向走。在食管与胃连接的地方也会形成一个高压带,不让胃内的食物或消化液由胃返回到食管。如果这种蠕动的动力不足,或出现了反方向的蠕动,或高压带被破坏,就会使胃里的食物、消化液由胃反流到食管,对食管黏膜产生破坏,发生糜烂、溃疡。当这种情况长期、反复地发生时,就会使食管胃结合部的胃癌发病率升髙。巨大肥厚性胃炎是一种罕见、原因不明的疾病,1888年由Menetrier医生首先提出,也叫做 Menetrier病”,是由于过分生长使胃黏膜形成巨大褶皱,胃壁广泛增厚,继而分泌大量黏液,胃酸水平下降,导致胃癌患病风险增加。有研究报道,这种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明确。胃溃疡是最常见的良性胃病,多数由前面提到过的幽门螺杆菌引起,胃黏膜屏暲被破坏后,长期受到细菌、胃酸以及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发生胃癌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还有一种疾病名为恶性贫血。我们的胃黏膜细胞会分泌一种名为内因子的物质,帮助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而维生素B12是机体合成红细胞的必需原料。当黏膜细胞产生的内因子不够时,就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从而发生恶性贫血,这种贫血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胃黏膜的营养不良,使患癌的风险增加。


另外,一种特殊的淋巴瘤一MALT(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其伴发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MALT淋巴瘤的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胃癌的前期病变


前面提到的一些情况,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恶性贫血、巨大肥厚性胃炎等,均会导致胃黏膜细胞发生一些病理性改变,继续发展有可能会演变为胃癌,医学上把这些情况定义为胃癌的前期病变。这些改变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比如我们在病理报告上看到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萎缩性胃炎表现为正常腺体少,胃黏膜细胞被免疫细胞破坏,还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这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以及免疫因素引起的。镜下看起来胃壁变薄,供血也变差。肠上皮化生就是正常的胃黏膜细胞变成了形态像小肠黏膜的细胞,它通常与慢性萎缩性炎同时存在。不典型增生就是黏膜细胞排列不规则,长得也与正常细胞不一样,可能是向胃癌发展的一个“中间阶段”,也可能停留在这种状态不再发展。


手术的影响


因为上述良性疾病进行的胃切除手术,也会增加残留胃患癌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会持续至手术后15-20年。比如,为治疗胃溃疡将部分胃切除,残胃内胃酸分泌就会少,这种低酸水平会导致更多细菌生长,而细菌产生的亚硝酸盐类化学物质会使残胃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还有,靠近食管的部分胃被切除后,胃酸反流入食管的机会增加,会使食管结合处的癌症风险增加。另外,远端胃切除术后,本该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也容易发生反流,这会破坏胃的黏膜层,增加患癌的风险。


职业因素

煤炭、金属、橡胶工业的工人患胃癌的风险会轻微增加。


其他因素


其他可能导致胃癌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肥胖、性别差异(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血型(A型血人患胃癌较多)、年龄(5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等,有些证据还不一致,有些机制不明。


如何预防癌的发生?


了解了胃癌的危险因素,我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因素再加以注意,就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那么,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该怎么做呢?


1.对于门螺杄菌感染带来的风险该如何进行预防?


如果有胃部不适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胀、反酸、嗳气、烧心等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而不是随便吃些“胃药”。在医院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帮您进行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呼气试验以及胃镜检查,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必要时会取一点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来确定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确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会推荐您服用一些药物,通常以抗生素为主,一般经过2-4周的治疗就会痊愈。


但是如果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是不是该服药治疗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些早期的研究显示,这类患者服用抗生素可以少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也许可以降低胃癌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具体该怎么做,还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向医生咨询。


2.如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预防冐癌?


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生率已经逐渐下降了,这要归功于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比如,过去人们用腌制的办法保存食物,现在有了冰箱来储存食物,人们食用咸菜、酸菜或熏鱼、熏肉之类的食物就少多了。此外,根据养专家的推荐,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少深加工红肉类食物的摄入,也使胃癌的风险有所降低。但中国人与西方不同,我们本来就是以谷物和蔬菜类食物为主,只需注意不要过多选择精加工的谷物,避免食用盐焗和腌制食品,注意食物的新鲜程度,以及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就可以了。

有些人热衷于吃各种维生素,觉得这些“药丸”会減少患癌症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对于营养不良的人群,抗氧化类物质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一些矿物质也许会減少患胃癌的风险,但营养状态良好的人不缺乏这些维生素,额外服用这些维生素药丸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另外,有一些小样本的硏究结果建议饮茶,特别是绿茶可能会对胃有保护作用,但这一结论还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数据支持。


还有,适当运动、控制热量摄入、保持正常体重也是避免发生癌症的良好生活方式。有研究显示,经常运动的人可能会使胃癌发生的风险下降一半。但过分控制体重或体重过轻也是不好的,可能增加其他癌症的风险以及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最重要的注意事项是不要吸烟,避免过量饮酒。没有烟酒剌激,胃内的慢性炎、感染等不良因素产生的危害也会少许多。


3.有没有药物能预防胃癌?


有些研究提出,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可能会減少胃癌风险,还会减少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但这类药物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出血,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绝大多数医生不会开这种药物来预防癌症。当然,如果是因为其他疾病确实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则有可能带来减少患胃癌或肠癌风险的额外益处。


4.已有高危的遗传因素该怎么办?


如果是已经有胃癌的家族史,或者是怀疑有基因异常,就需要到设有肿瘤中心或遗传学实验室的医院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遗传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对高危人群可以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可疑的癌变征象,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5.如何看待胃癌相关的良性疾病?


前面讲到一些胃部良性疾病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那么对这些良性疾病该怎么处理呢?首先要正确对待,因为这些疾病毕竟是良性的,很多人也许一生都不会恶变,所以无需过分担。其次,要尽量早地去治疗这些疾病,有些病仅需服药就能治,有些病可能需要接受胃镜下手术,还有的可能需要进行比较大的手术。总体上,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来缓解或治愈,预防胃癌的发生。


如何早期发现胃癌?

在日本和韩国部分地区,对每位超过50岁的人都建议进行胃癌筛查,并且根据筛查结果进行随访。因此,在日本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很高,已经达到50%,患者预后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我国的胃癌高发区域,也有学者进行胃癌的筛查及相关研究,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还没有在全国开展胃癌的早期筛查。因此,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并不高。那么,怎么做到早期发现胃癌呢?


对于个人来讲,既要注意胃癌可能引起的不适症状,还要综合考虑遗传背景、基础疾病等因素,针对可能存在的胃癌危险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冐癌。


常见胃癌相关的不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腹部不适或腹痛、食欲变差、消化不良、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希望在胃癌的早期及时发现它,就要注意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检查。但有时候,胃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可能因为这些症状太普通,和其他很多良性疾病难以区分。因此,在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也需要定期体检。


对于已经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已有的疾病,还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频繁、有规律的定期检査和相应治疗。


对于已经有危险因素的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已有的疾病,还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频繁、有规律的定期检查和相应治疗。


另外,有很严重的胃癌家族史的人,可以在发生胃癌之前进行预防性的胃切除术。当然,这一定要听从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的意见。


胃镜检查是筛查胃癌的首选方法。胃镜可直接观察胃內形态的变化,并能釆集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检查,使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达到90%以上。在筛查中还可能用到其他一些检查方法,这将在下一章节中继续详细说明。



(解放军307医院 王岩 徐建明)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
热点榜
    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