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作者简介】
【导读】
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大肠癌筛查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对初筛阳性者进行严格地结肠镜检查和随访是提高大肠癌筛查效果的重要环节。根据欧盟指南,结肠镜检查的顺应性达到90%,才能保证大肠癌筛查的质量和有效性。而我国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人群的结肠镜检查依从性较低,极大地影响了筛查效果。 作者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从人群层面探讨了一些因素与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的关系,发现全人群粗发病率高低、筛查规模及初筛方法与结肠镜检查依从性相关。这些发现对于我国各地今后进一步组织开展大肠癌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肠镜顺应性的综合性分析
谭松松1,杨一晖1,顾凯2,杨琛3,龚杨明2,吴维妙1,鲍萍萍2,徐望红1*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与伤害防治所肿瘤防治科,上海 200336
3.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科,上海 201103
【摘要】目的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从群体水平描述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结肠镜顺应性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粗发病率(CIR)及所选初筛方法阳性预测值(PPV)的相关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gfang)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7个数据库,筛选2019-08-25前发表、基于中国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相关文献。提取初筛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和PPV信息以及结肠镜顺应性。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库和相关文献中提取不同地区筛查当年全人群结直肠癌 CIR。以结肠镜顺应性的对数转换值为应变量,采用LOESS方法描述其与结直肠癌 CIR及PPV的关系,并以结直肠癌CIR为自变量进行Joinpoint回归,在变化点处进行分层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从2 460篇文章中最终纳入115篇,提取141项研究。最常用的初筛方法是风险评估与粪便隐血试验(FOBT)并联,其次是单用FOBT。结肠镜顺应性总体上较低,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仅为48.3%(34.6%~64.5%),且与筛查当年结直肠癌 CIR呈负相关,r=-0.216,P=0.01。LOESS曲线显示,结肠镜顺应性随结直肠癌 CIR升高而呈先上升再下降的态势。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结肠镜顺应性变化点位于结直肠癌 CIR为47.3/10万处。在CIR ≥ 47.3/10万人群中,结肠镜顺应性与CIR(rs=-0.286,P=0.013)及初筛阳性率(r=-0.307,P=0.009)呈负相关,而在CIR<47.3/10万人群中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大规模筛查人群的结肠镜顺应性较低,但与PPV呈正相关,r=0.468,P=0.058。结论 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结肠镜顺应性较低,且因全人群CIR水平、筛查规模及初筛方法而异。需选择合适的初筛方法,加强筛查过程管理,提高初筛PPV,采用激励性经济方式,提高筛查人群的结肠镜顺应性和筛查效果。
关键词:结直肠癌;筛查;生态学研究;结肠镜顺应性
本文引用格式
谭松松, 杨一晖, 顾凯, 等. 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肠镜顺应性的综合性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 28(17): 1283-1289. DOI:10.16073/j.cnki.cjcpt.2021.17.02
本文原载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1年第17期1283-1289页
点击附件可下载本文PDF
版权归《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所有,欢迎转发